
圖:中國企業面對美國“對等關稅”造成的變市場動蕩,仍然積極搶單,?調參加展會拓展業務。整部戰美\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
美國推行所謂“對等關稅”政策,署迎引發全球貿易格局動蕩,關稅中國企業短期內將面臨特朗普的霸凌極限施壓,然而加征關稅的粵企靴子并非第一次落地,許多公司已有提前準備。變在素有“世界工廠”之稱的?調廣東,有企業靜心觀望,整部戰美更多企業則以“變”應“變”,署迎積極應對,關稅加班搶產。霸凌
記者在主攻美國市場的粵企快時尚電商Shein供應鏈企業的車間看到,數百名工人近日仍在加緊趕工。變亦有另一些企業,受美國客戶叫停訂單影響,張貼告示放假。更多的港企則是未雨綢繆,提前采取應對措施,繼續保持定力,拓展多元市場和多元產品業務。“我們已經做好準備,現在要做的是要有定力,以不變應萬變,不要被嚇亂。”有港商表示。\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東莞報道
海關總署數據顯示,盡管2024年中美貿易額為6883億美元,同比增長3.7%,中國仍是美國第一大逆差來源國,但對美出口占中國貨物總出口的比重,已從2018年的19.2%下降至14.7%。東盟早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,墨西哥則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貿易國,中國位列第三。值得關注的是,近年來,對于“一帶一路”業務的開拓,讓部分企業的出口業務更加多元化,增強了抗風險能力。
在廣州一家Shein供應鏈生產商車間內,縫紉機高速運轉,冷氣開足馬力,數百名工人正加班趕工。該車間生產負責人告訴大公報,手頭的訂單依然充足,生產速度并沒有慢下來。不過,在東莞和佛山,也有部分工廠張貼告示稱,由于加稅成本難以負擔,部分美國客戶叫停訂單,故此暫停原計劃的周末加班。
拆分市場 提升抗風險能力
有港商向記者透露,雖然貨品已經包裝好了,現在仍只能靜靜放在倉庫。“即使美國對部分地區實施的關稅政策延后了三個月,但客戶已不敢下單,廠方亦不敢訂料,最后照樣做不成。”
全球化布局以提升抗風險能力,是不少公司在幾年前便開始著手的事情。雖然企業有35%的訂單來自美國,但港企龍昌集團董事總經理梁鐘銘并不慌張。“我們一直是生產玩具的,心態也很平和,畢竟很早就開始未雨綢繆。”他告訴大公報,龍昌早在約十年前已陸續將生產工廠搬到印尼,市場也拆成了三塊:美國、東南亞、歐洲各占35%。“如果有一塊出問題,其他兩塊還能撐得住。”
梁鐘銘亦坦言,政策變動如此頻繁,讓很多工廠主“連夜不敢睡”。“我們已經做好準備,現在要做的是要有定力,以不變應萬變,不要被嚇亂。”他說,除了產業轉移和市場拆分外,他們還在業務上拓展了內地機器人教育賽道。“開機器人課程、辦比賽平臺,我們投了不少資源。”
多元化發展 多邊經營應對
港資東莞美景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董事長助理吳克翰告訴記者,公司主要銷售珠寶飾品及精密五金配件,主要做歐洲市場,目前暫時未受關稅直接影響。“現在的形勢,對企業而言,自己的訂單最重要,需要做好自己的企業。關鍵來說是多利用AI智能的項目,多元化發展,周邊國家多邊經營應對。”
珠三角的港口碼頭近日十分繁忙,不少貨品都趕著“出關”到美方暫緩實施對等關稅的國家。記者從東莞港灣區快線集團了解到,受美國加征關稅等影響,中國企業的越南工廠需緊急出貨,他們近期協助一家客戶將越南工廠的貨物緊急空運至美國,空運團隊在24小時內成功協調艙位、安排發貨。